时间:2022/12/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人民网上海3月12日电城市犹如一个有机体,其健康运作来自于各系统的彼此协同、相互赋能。一座拥有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如何筑牢疫情各道防线,实现健康共治?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全社会动员、跨部门协作,为疫情防控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和群防群控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精细化管理浸入城市肌理、激活城市细胞,让城市有机体协调运转,筑起最严防线,成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鲜明特点。

新格局带来“效能”:整体化统筹,筑牢疫情防线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统筹协调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城管执法、生态环境、绿化市容、房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托城市运行管理和爱国卫生工作网络,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基层,广泛发动群众,构筑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环境整治组、市住建委二级巡视员梁建安表示。

上海市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动员社会各部门力量,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水平,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群防群控工作,为新冠疫情防控打下重要基础。同时,倡导市民健康公约,及时准确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科普宣传,普及防控知识与技能,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市民养成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等卫生习惯,持续提升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市住建委发挥城市运行管理的优势,牵头做好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工作。落实部门分工下沉,专业管理嵌入,形成管理合力,提高工作实效。坚持点面结合,城乡同步,在全市城区、农村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公共卫生环境、设施和行为基础。

市城管执法局统筹协调,将沿街商户的环境整治和疫情防控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全市24.5万户沿街商户科普宣传海报的张贴,将防疫宣传品发放到位,并做好实时督导。积极发挥疫情防控的主体职责,由过去配合环境整治的“配角”,转变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的“主角”。

“近年来,通过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促使爱国卫生运动发生很多新变化,通过整治、整洁、整合,基本消灭了城市中‘脏乱差’的现象,而精细化建设中的‘三美丽建设’,即美丽街道、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对爱国卫生运动又起到进一步促进的作用。”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市容专办督查部部长曾浙一表示,通过首轮精细化建设的推动,上海个街道和镇在制度方面进一步健全,在管理方面基本覆盖,技术创新持续改善,提升了本市爱国卫生运动总体的防疫水平、管理能力和技术能级。

总体部署、统一指挥,统筹各方面力量,强化跨部门、跨区域整体联动,本市大大增强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的效能。

新构架增强“功能”:网格化运作,激活微观主体

疫情防控期间,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环境整治组各成员单位“齐动手、共参与”,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对七类场所——居民小区、建筑工地、商务楼宇、绿地公园、环卫设施、农(集)贸市场、沿街门店等进行重点整治,改善城乡环境卫生质量,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七类场所是市民工作生活环境的基本单位,也是爱国卫生运动的落脚点。”市爱卫办副主任、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表示,“疫情期间,通过网格化运转,将精细防疫的‘养料’输送到这座城市的每个‘细胞’与每个‘神经末梢’,从而增强整体的‘免疫力’。”

“小区外来人员,从外地回来的,都要先在门口登记。”淮海坊小区保安拦住一名要进入小区送菜的快递员,让其在外来人员进出登记表上填写相关信息,并在测温正常后才放行。淮海坊小区毗邻繁华的淮海路商业街,有近百年历史,属于老旧小区。南昌居民区书记陈锋表示,小区内共有多户居民,出租率高,租户多为外籍人士和外来人口,疫情防控难度不小。“守好门,看好人,对我们来说就是重中之重。”淮海坊小区物业经理丁裕民介绍,自疫情开始,小区便关闭其他出入口,只留下面向茂名南路的大门供居民通行,每天对出入人员进行测温,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确保小区管控“零死角”,为居民筑起安全屏障。

自去年疫情以来,由居委、物业、志愿者组成的抗疫工作组全力以赴开展防控工作,通过走访、排摸和多方研讨,梳理出一整套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做好辖区内疫情科普宣传,每天通过小喇叭播放防疫知识,提升小区居民防控意识和技能。为加强小区环境整治,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居委会联合物业开展多次卫生清扫,物业组织保洁人员每天对楼道公共区域、卫生死角、下水道、生活垃圾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清理积水、放置病媒防制设备,做好环境卫生保洁,守牢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

社区筑牢网格精准防控线,建筑工地则全力打好复工防疫战。“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四件套’。”医院骨科诊疗中心施工项目经理唐礼一告诉记者,“除了常规的安全帽、安全背心、防护手套,还必须戴好口罩,通过测温、登记,才能进入工地进行施工。”去年开复工期间,建筑工地大批外来务工人员集中返沪,疫情防控任务尤为艰巨。作为徐汇区首批复工复产的施工项目,该院项目工地紧急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制订复工疫情防控方案:首先对复工人员的来源地进行筛选和风险排摸,并收集航班、车次、自驾车牌等信息,一旦发生异常,可及时掌握活动轨迹;加强工地管理,设立四个隔离区,对复工返沪人员进行分类分批防控和管理;隔离人员经14天隔离后,需经过区疾控检查后,认可无异常才返回工地作业。

同时,他们做好办公场所、生活区、食堂等区域的消毒,落实专人记录,对生活垃圾进行及时清运,废旧口罩设置回收点,并对施工人员进行自身防护、个人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以提升疫情防控意识。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工地防控工作丝毫不放松,唐礼一表示,进入工地仍然实行“三必须”,必须戴口罩、必须测温、必须实名登记,同时配备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对春节后返乡人员做好排摸,纳入大数据管理,做到轨迹可追溯。

公共厕所是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往来人员复杂,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位于人民广场的武胜路公厕,地处旅游大巴集散地附近,不远处又有游客众多的上海博物馆,目前客流量虽不及疫情发生之前,但仍达到每天0人次左右。为全面加强防疫保障,武胜路公厕“升级”保洁消毒杀菌工作。欣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人民广场保洁班班长钱勇表示,该公厕采用“一客一洁”消毒保洁方式,客人一走,立刻进行清洁消毒;每天还会进行两次全面大消毒,包括所有便器洁具、各类扶手和把手、接触式冲水按钮、水龙头和水池,还会对洗手液盒、手纸盒、废纸篓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风险。公厕内保持通风良好,确保新风系统正常运行,废弃物收集、投放时进行消毒。

农贸市场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人员密集、环境复杂,容易造成疾病发生和传播。去年疫情初始,上海便在全国率先开展农(集)贸市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有关防控要求。在各部门合力推动下,全市家农贸市场持续落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病媒生物防制、清洁消毒、防控知识科普等方面要求,并定期集中开展卫生大扫除,持续筑牢疫情防控环境卫生防线。

在疫情防控中,网格化管理激发城市细胞等微观主体的活力,实现疫情精准阻击、精准防控。

新手段挖掘“潜能”:数字化治理,提升管理效率

作为超大型城市,上海有2.5万个物业管理区域,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1.3万个为居住小区。面对如此庞大的住宅小区体量,如何及时、高效开展防控与管理?

上海市物业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张炳军介绍,疫情期间,依托本市物业服务与监管信息平台,市房屋管理局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向全市住宅小区项目经理、物业企业负责人、各级物业管理行政人员发送疫情防控提示短信,第一时间传递防疫要求。为落实落细住宅小区疫情防控措施,市、区、街镇物业管理行政人员可通过“上海物业APP”定期开展防疫检查,如发现防疫问题立即开展整改。作为面向全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综合性数字化信息平台,上海物业服务与监管信息平台囊括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的地、楼、房信息,以及物业管理、信访投诉等多维度数据,并通过短信平台和移动端APP平台,与全市物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建立信息对接,加强防疫指导和动态监管。

针对工地人员复杂、流动性大的问题,嘉定区黄渡大居保障房项目工地创新使用“人工智能”防控系统进行工地管控。工地所有工作人员在首次进入工地时,需通过身份证读卡器录入身份信息和人脸照片采集,平台系统会生成个人档案,无需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工人每天上岗时,系统在核对信息的同时,设备自动检测人员体温,如感应人员体温异常,或非工地人员进入,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这套智能系统通过“自动收集、自动测温、实名验证、信息预警”四项功能,做到了数据记录可追溯、上报及时无遗漏、24小时全天候的监管模式。

在疫情初期,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就在全市率先开发“街区商户疫情防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2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