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地名中使用数字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古来有之。在具体的事例中又以数字起头最为常见。细数上海的地名,可以集齐从“一”到“十”!这些名称中,有的已湮灭,但大多仍在使用,有些还一直被市民津津乐道。其中内容既是一份有趣的城市档案,也包含着很多上海历史变迁的故事。

一二八纪念路

为纪念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将士而修筑。年1月28日,侵华日军在沪悍然挑起“一·二八”事变,分三路进攻上海闸北等地。蒋光鼐、蔡廷锴将军率领十九路军坚决反击。上海军民同仇敌忾,淞沪抗战坚持一个多月,使日军三易指挥官,死伤逾万人。同年底,上海一批知名人士募资在战役最激烈处庙行修建淞沪抗战无名阵亡官兵墓(年被日军炸毁,现今位置大约在共江路号)。年2月正式落成,呈方形,高十余米,内置烈士衣冠石椁,墓门上方刻着“义薄云天”四个大字。当时的市政当局出于方便人们前往祭扫的考虑,年11月,专门修筑一条煤屑路面便道,曾名“一二八忠烈墓前纪念路”“无名英雄墓路”,后改名一二八纪念路。

年1月,奋战在庙行前线的十九路军官兵

年2月正式落成,坐落于周巷村东部、鹅馋浦北岸(现今共江路爱辉路口)一·二八抗战无名英雄墓

宝山区泗塘二中内的“一二八抗战无名英雄墓遗址纪念碑”。年上海市政府设立

一粟街

位于上海老城厢西南区域,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马路,却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它东起迎勋北路,西至学前街。得名于“一粟庵”,以佛教典籍《五灯会元》中“金鸡解衔一粒粟”为其命名,其门前街道也随其而名。其后庵址荒废,只留路名。

年上海百业街道行号地图中标注的“一粟街”及周边街市。现今街南原学校仍存,已改为黄浦区青少年业余体校。街北已改建为住宅区名为“沧海苑”,似乎也是一种与路名的呼应

一号路(闵行)

这条路应该说是整个老闵行地区的核心。20世纪50年代,老闵行是上海规划建设的第一座卫星城。而这条干道年始建,年命名为一号路,当时该区域新规划的路名多以数字代号为名,诸如二号路(现今华宁路)、三号路(现今剑川路)、四号路(现今临沧路)、五号路(现今景谷路)、六号路(现今昆阳路)、七号路(现今鹤庆路)、十号路(现今瑞丽路)、十二号路(兰坪路)等。一号路东起沪闵路,西抵西河泾东岸。沪闵路至兰坪路段,曾以“闵行一条街”著称。年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对闵行、吴泾地区19条道路,除保留少数原路名外,均以云南省的市县名命名。于是有了上述瑞丽路、碧江路等。但老闵行人仍然习惯了“一号路”这个有着满满回忆的路名。

20世纪50年代明信片中的闵行一号路街景

二马路

这是一个现今已不太使用的路名系列,其中也包括位于黄浦区核心地区的九江路旧称。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早期的英文路名RopeWalkRoad,曾译作纤道、纤走路。后延筑至今湖北路,改名杭州路。清同治四年(年),按照当时道路命名原则以江西九江命名,并延续至今。这条路虽短,但是金融商业机构林立,20世纪90年代还形成了个体时装店一条街。其俗称二马路的起由是从“大马路”开始,也是就南京东路。自北向南按照数字排列,从大到小分别为“大”“二”“三”“四”“五”“六”,分别对应南京(东)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和北海路。这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称呼很快受到各阶层的欢迎,出现在各种地图、报刊媒介、广告甚至书面文件上。

年上海市地图中标注的从“大马路”至“六马路”,也就是南京东路到北海路

二摆渡路

这是一个更为久远的路名,一些文献包括地方志史料中的英文拼写使用沪语谐音“NeepardooRoad”。现今已经很少为人所知,位置在江西中路弄。之所以被称为“二摆渡”,是因其靠近苏州河一个渡口而得名。

在一幅20世纪初绘制的英日文对照上海地图中,找到了“Neepardoo”,也就是“二摆渡路”的标注,位置与现今江西中路弄基本吻合。

拾遗:在市区还有一些以“二”开头的老地名,例如:二道桥,现今虹口区东沙虹港路与新港路交汇处;二洋泾桥,现今延安东路与四川南路口位置,此处原为洋泾浜上的一座桥梁;二白渡桥,现今苏州河乍浦路桥的旧称和俗称;二间头,徐汇区原徐镇镇北街的俗称,现今该地块已经成为港汇广场。二十间头,徐汇区汇站街原有一片旧式里弄,现已无存。

年上海城厢租界全图中标注的二洋泾桥

三牌楼路

现今黄浦区境内。北起昼锦路,南至复兴东路。长约米。清光绪三十四年(年)前筑,以明天顺年间(~年)刘玙、刘琛在县衙西立“应奎”“昼锦”“清显”3座牌坊(俗称牌楼)命名三牌楼街,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改为三牌楼路。

年上海城厢租界全图中标注的三牌楼街,当时复兴东路还是肇嘉浜河道

三马路

与二马路一样,这也是黄浦区核心地区几条东西向主干道的俗称。现名为汉口路。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原是开埠前通往黄浦江边的土路,开埠后租界当局修筑江边至河南中路段,因靠近江海北关,又名海关路。清同治四年(年)以湖北地名改名汉口路。沿路有不少历史建筑,诸如申报馆、原工部局大楼、穆尔堂等。

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地图中标注的“汉口路即三马路”

20世纪40年代后期,拍摄的汉口路西藏路口西望影像。路北侧为穆尔堂,也称沐恩堂

三门峡路

这是一处已经消失的路名。该路位于原南市区南部,北起大林路,南至斜土东路,修筑年份不详,因此处原有三官堂庙,故名三官堂街、三官堂路,后庙宇荒废,但路名仍旧沿用。年,该路从徽宁路延伸至斜土东路,年改名为三门峡路,年西藏南路向南延伸,原西林路、三门峡路和新肇周路并入西藏南路,原有路名停用。但是现今仍旧可以找到“三门峡路居委会”这样的名称。

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图中标注的“三官堂路”,当时的沪闵南柘路就是现今的斜土东路

年,三门峡路、斜土东路周边区域航拍

三门路

跨虹口、杨浦、宝山3区。东起清源环路,西至原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门口(现今为一处住宅楼盘)。其中国权北路至逸仙路段为杨浦区与宝山区界路。年修筑,年被日寇改为兴亚西路,年以浙江三门县名改今名。

三角街三角东街

这是两条位于徐汇区漕溪北路东侧的小马路。三角街东起汇南街(已无存),西至蒲东路(已无存)。是填肇蒲河(现漕溪北路)支流筑路,因略呈三角形,原俗称“三角地”,年后改名三角街,20世纪90年代之后市政改造,该路并入地块,消失。在三角街的东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北端与三角街相接,南端到静乐村(旧地名,三角东街44弄,现零陵路三角东街路口),因其位置故命名为三角东街,现仍存。

年,漕溪北路上海电影制片厂、三角街、三角东街周边区域航拍

三角地

上海俗称“三角地”的地名有多处,但最著名的“三角地”还是在虹口。19世纪中后期,工部局先后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修筑了文监师路、汉璧礼路、密勒路(今塘沽路、汉阳路、峨嵋路),这三条路相交处形成一块足有10亩的三角形土地,被叫做“三角地”。几位英国人就在这“三角地”建立了一个叫做“飞龙岛”的游艺场,这也是上海出现的第一个综合性游艺场,主要游艺就是“滑车”,类似现在的过山车,后由于滑车的设备陈旧破,常发生滑车倾翻伤人的事故,于是被工部局勒令停业,这块空置的“三角地”就渐渐成了一个露天的菜场。年,随着虹口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正规公用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工部局因势利导,在“三角地”搭建了一个颇有规模的木结构室内菜场,这就是著名的“三角地小菜场”。现该地块的菜场早已拆迁,但“三角地”作为一个企业的品牌仍旧延续下来。

清末的三角地菜场

三林镇

三林镇,虽然地处市郊但现在基本也在大市区范围内,而且知名度较高。三林镇:宋代隐士林乐耕后高分居东林、西林、中林3庄,故名三林。初有东塘、西塘,相距3里,清嘉庆时东塘已寥落非故,西塘发展为三林镇。镇区狭长,一条长街沿三林港北岸伸展,分三林桥街、东林街、中林街、西林街。宋为三林里。明洪武六年设三林庄巡检司,三林庄渐繁荣成镇。

拾遗:市区范围内还有多处以“三”起头的路名和地名。我们现在熟知的中山北路的旧称也曾经以“三”起头。年征地辟筑现今中山北路东段,以附近的三阳里命名三阳路;年筑西段,为纪念孙中山命名中山路。年,东西合并统称中山北路。

年上海市分区地图中标注的中山北路即三阳路

宝山吴淞地区有好几条“三”起头的路名。其中也有三阳路,属吴淞镇道路,东起同泰路,西至班溪路,年前俗称杀羊路,后以谐音改为现名;吴淞镇原来还有三益路、三新街等,现已无存。闵行吴泾地区有一条三新街,现仍存,位于北吴路南侧;豫园内曾经有一条很短的三林路,北起粮厅路南至凝晖路,以三林书院得名;三河路,位于虹口区,原名三官堂路,西起虹镇老街东至大连路,年后改现名;三星路,位于杨浦区,北起平凉路南至杭州路,年填浜筑路,原名三姓路,后以谐音改为现名。路东侧有著名的沪东工人文化宫;杨浦区原来还有一条以“三”起头的旧路名,三宝泷路(SamarangRoad),年修筑,以印尼城市名命名,年后改为腾越路至今。三源路,位于普陀真如地区。东起沪宁铁路,西至曹杨苑居民区。年修筑,年改为三原路,现名为三源路;三泰路,位于原闸北区,东起山西北路,西至福建北路,原名三泰弄,年后改为“路”;此外还有一些“三”起头的地名和路名早已湮灭,诸如广西南路原来也称“三姓路”;老南市区的三层楼码头(后改名漕沧街)、三泰码头(现今多稼路一段)、三泰码头街(现今外马路一段)等,以及原洋泾浜上的老地名,三洋泾浜桥、三茅阁桥,分别对应现今的江西南路延安东路口和河南南路延安东路口。

年上海城厢租界全图中标注的三茅阁桥以及三洋泾桥

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地图中标注的三层楼码头以及三泰码头

苏州河上有一处以“三”起头的桥梁——著名的“三官堂桥”。这座桥的正式名称为曹杨路桥。桥址附近明末为曹家渡渡口。年,由两岸厂商集资于渡口东首建造木桥,名曹家渡桥。因桥南堍有座三官堂庙宇,俗称三官堂桥。年八一三事变中被炸毁,随后修复。后因朽损严重,年3月,上海市工务局于整修桥面同时,在桥西侧另建木桩木面5孔临时木桥,称曹家渡西桥,原桥遂称东桥。年和年,东、西两桥因年久失修,先后拆除。年,在东桥址兴建永久性3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形连续梁大型桥梁,以桥北之曹杨路命名为曹杨路桥。此后年该桥大修。曹杨路桥成为市区西部苏州河上重要桥梁之一。年,江苏路改建拓宽后,交通地位更显重要。该桥北堍曾经还有一座全国闻名的家禽集散交易市场——三官堂桥家禽批发市场,年设立,后改称“三官堂桥禽蛋市场”。

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曹杨路桥北堍三官堂桥家禽蛋市场外景

四川路

这是一条纵贯上海中心城区的主干道,也是上海知名度较高的马路之一。分为北、中、南三段。为不同时间修筑。四川中路在黄浦区东部。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南苏州路。清咸丰五至十年(~年)筑。因沿街浜上架桥,故早期当局命名为桥街(BridgeStreet)。咸丰十年以江苏省名改名江苏路。同治四年(年)以四川省名改名四川路。年改今名。四川北路在虹口区西南部。南起北苏州路,北至东江湾路、花园路口,与塘沽路、海宁路、虬江路、溧阳路等28条路相交。清光绪三年(年)筑南段,因南接四川路,故名北四川路。光绪三十年又自靶子路(今武进路)向北延筑至金家厍(今鲁迅公园)。年改今名。是上海市北部著名商业街区。四川南路在黄浦区东南部。北起延安东路。南段因通新北门,又称新北门大街。年改名天台路,年改今名。

年,四川中路北望四川路桥及邮政大楼

四马路

“四马路”的名声甚至高于大马路南京东路。所以很多场合,上海人更愿意讲它的俗称,而非它的正式名称:福州路。上海开埠前,福州路原是通向黄浦江的四条土路之一。清同治三年(年)筑完全程抵泥城浜(今西藏中路),年12月以福建省城市名命名为福州路,俗称四马路,缘由前文已详解,此处不再赘述。

20世纪30年代的福州路街景

年,福州路西藏中路口东望

四平路

在市区东北部,跨虹口、杨浦两区。南起溧阳路,北至五角场。长约5公里。~年筑,因连接引翔乡、闸北,曾名翔闸路。年为纪念辛亥革命党人、上海都督陈其美改名其美路。日伪时期曾名松进通、维新路,年上海光复后,恢复其美路。年以吉林四平改今名。是上海市区东北区域的干道。

年其美路(四平路)周边区域航拍

四达路

在虹口区中部。东起四平路,曲尺向,至欧阳路折向北,西至山阴路。长不到米。20世纪初筑,原名巨籁路。年改今名。在四达路以南不远的山阴路57号,有一处石库门里弄名为“四达里”,这两处地名是否有关联,不得而知。

四牌楼路

位于黄浦区。原南市区老城厢中部。北起方浜中路,南至复兴东路。长不足米。约于清同治年间(~年)修筑,因附近有明代建的崇礼、宣化、泽民、集庆4座牌坊,故名四牌楼街,后改为四牌楼路。

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地图中标注的四牌楼街,当时复兴东路和方浜路还是肇嘉浜和方浜河道

拾遗:市区有一些以“四”起头的地名早已湮灭,不为人所知。例如:大田路曾名四门汀路;海宁路东段曾名四卡子路,而跨越虹口港的海宁路桥也曾名四卡子桥;虹口区天潼路与北苏州路之间曾经有条非常短小但历史悠久的小路名为“头坝路”,曾名四德丰弄堂。

五原路

徐汇区的一条街道,东起常熟路,西至武康路。全长米。五原路原名赵主教路(RouteMgr.Maresca),修筑于年以前。年以原绥远省、现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名改今名。五原路是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中较为核心的区域,有不少历史建筑,环境优雅。

五里桥路

位于现今黄浦区南部。东起制造局路,曲尺向,西至蒙自路。早在明嘉靖年间就已修筑。后以附近的五里桥命名路名。

五台路

在虹口区中部。东起辽宁路,西至东嘉兴路。仅长53米。20世纪初筑,原名东新嘉路。年后以山西五台县改今名。

五福弄

就在繁华的南京东路北面,有一条不起眼的小马路,很多匆匆而过的游客,可能不太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五福弄南起南京东路,北至宁波路,年就已修筑,早先的名称为致远街,年改为现名。

年上海城厢租界全图中同时标注了致远街和五福弄

五马路

广东路的俗称。也是为许多老上海津津乐道的一条马路。上海开埠前,该路是一条通向黄浦江的土路。开埠初,从外滩至界路(今河南中路)筑成马路,因临近上海县城北门,故初称北门街。后逐渐向西延伸到浙江路。今河南中路至福建中路一段,曾称宝善街,福建中路至浙江中路一段称东正丰街。清同治元年(年)第二跑马场拆除后,东正丰街继续向西延伸至西藏中路,新筑路段称西正丰街。年租界当局定名全路为广东路。20世纪30年代,广东路全路形成全市闻名的七个行业聚集地。

清末年间的广东路

五角场

说到以“五”起头的地名,怎么能少了五角场。它地处上海东北区域,年后实施“大上海计划”,筑有相交的四平路、邯郸路、淞沪路、翔殷路、黄兴路五条交通干道,俗称五角场。年八一三抗战之后,上海华界沦陷,日寇占领该地区,为巩固统治,也相应投入了一些建设。抗日战争胜利后,居民纷纷回来重建家园,五条干道形成的环岛区域内,居住区、商业也逐渐发展。环岛地区成为通往吴淞、闸北、浦东和市中心的必经之地,车辆行人增多,附近居民遂称之为五角场、现今,以五角场环岛为核心的商业圈已经成为上海市区东北部无可替代的核心区域。

年,“大上海计划”中的市中心区域计划图

年绘制的市中心地图

现今的五角场地区已经是沪东北繁华的区域

拾遗:市区还有几处以“五”起头的地名,现已基本被人遗忘。例如:沪西地区著名的曹家渡,境域几经由西向东变迁,现在范围大部地域属静安区,兼跨普陀、长宁两区。由长寿路、万航渡路、长宁路、长宁支路、万航渡后路5条道路交汇,形成辐射道路网,故也俗称五角场,或称沪西五角场、曹家渡五角场。

年曹家渡旧影

年上海百业街道行号地图中标注的曹家渡及周边区域

另有老闵行地区的景谷路原名五号路;杨浦区的民星路原本的名称是五权路,年后五权路改成“五星路”,后因与徐汇区“吴兴路”重音,年又改为现名民星路;黄浦区核心区域的天津路年就已修筑,早期的名称为“五柱球弄”,因通往当时的抛球场而得名;徐汇区漕溪北路东侧曾经有一条汇南街的小路,原名“五埭头”。20世纪90年代市政动迁,合并入地块,现今是亚都国际名园位置。

六合路

在黄浦区中部。南起南京东路,北至芝罘路。长不足米。清同治十年(年)筑,原名劳合路(LloydRoad)。年以江苏六合改今名。沿路商业发达,上海市第一百货就在其西侧。

清末年间的劳合路南京路口,拍摄时间大约在年

劳合路(六合路)因为紧邻南京路,地处闹市,各类商业形态很早就开始萌发。图为20世纪30年代位于南京路劳合路口一家光学眼镜公司的广告

六马路

北海路的俗称。在黄浦区中部。东起福建中路,西至西藏中路。此处原有一座跑马场。年,部分跑道改为路面,年定名为北海路至今。

清末拍摄的北海路,六马路的路牌清晰可见

年航拍的上海城区。北海路(白框内)呈现明显的弧形

六里桥(南北)街

原来浦东地区有两条很短的小路名为“六里桥北街”“六里桥南街”,东起白莲泾六里镇,西至文登路(现今东方路),已无存。六里老街是一条南北向伸展贯穿六里老镇的街道。老街在白莲泾北面的一段,叫“六里桥北街”在白莲泾南面的一段叫“六里桥南街”。

一幅年上海地图中标注的六里桥镇及浦东中学

年航拍图中的六里地区,可见浦东中学操场以及镇上的几条老街。老石桥已不见踪影。

拾遗:老南市地区的豆市街东段曾俗称“六大码头”;杨浦区江浦路、盐山路一带曾俗称“六埭头”。

七浦路

始筑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年),东起江西北路、西迄热河路,全长1公里多(原闸北区境内长度为米。同治三年至光绪元年(~年)间,老闸桥(今福建路桥)、天后宫桥(今河南路桥)先后建成,苏州河两岸南北通衢,七浦路一带得以发展。从20世纪初期开始,七浦路周边各式里弄、石库门住宅渐成规模。加之交通便捷,更与北站咫尺相邻,故占尽人流、物流之便,易于在各业汇聚中形成气候而成市。年4月,又改为七浦路小商品市场,以后逐步发展成以批量销售各类服装为主兼营服装辅料的专业市场,直至今日之规模。

七贤路

这是一个现今已弃用的路名,小木桥路的早期名称。在徐汇区东北部。北起肇嘉浜路,南至原上海南站西大门。长约1.8公里。—年修筑,当时命名为七贤路。年,以北端原肇嘉浜上的小木桥改今名。

年上海分区地图中明确标注了小木桥路原名七贤路。

年,一幅上海市地图中已将日晖港站标注为南上海站,小木桥路直通车站

在现今上海市区范围内,并没有以“八”起头的路名。但是有几处历史地名,可是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八仙桥八里桥街

八仙桥这个老地名,曾经在上海滩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关于其由来有不少解读,而其中较为符合史实的要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说起。年,英法联军在北京以南通惠河八里桥击溃曾格林沁统率的清军,史称八里桥之战。法国政府为纪念与彰显本国的武功,晋封此役的法军统帅孟斗班(CharlesCousin-Montauban,ComtedePalikao)为“八里桥伯爵”,并把巴黎二十区一条街命名为八里桥街(RuedePalikao)。年,法租界当局为体现法国海外属地的归属感,把境内一条新辟的马路也定名为八里桥街,即今云南南路。

年上海城厢地图中标注的八仙桥及八仙桥街(今云南南路)位置

作为中国本土居民,上海市民当然不习惯这个有羞辱性的路名,遂以谐音呼作八仙桥街。有了这条街,就有了八仙桥。《上海掌故辞典》“八仙桥”条目:“旧桥梁名,跨周泾(今西藏南路)。后人不明桥名之由来,遂讹传这里曾是八仙到过之地。”由此可见,“八仙桥”这个泛指的地名包括的范围,大体上东至西藏中路,南至淮海中路,西面至少应到嵩山路,北面到宁海西路乃至更北的延安路。

八仙桥地区街景老照片。图中的黄金大戏院位于恺自迩路敏体尼荫路转角上(今金陵中路1号,西藏南路口),曾经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年1月30日建成开幕。上海解放后,改造为大众剧场,年拆除,建现今的兰生大厦。

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大众剧场

年航拍的八仙桥地区

年拍摄的南京大戏院。它也是八仙桥地区重要的娱乐场所之一。上海解放后,曾经改名为北京电影院,年改名上海音乐厅

年延安路高架建成后,正在等待平移的上海音乐厅。年6月,平移工程顺利完成

拾遗:现今淮海中路西藏南路口以南,有一条小马路名为桃源路,以前的旧称为“八仙桥街”,法语为RuePassiejo。

八埭头

位于杨浦区西南部,平凉路、通北路交会处附近一带。清光绪二十三年(年)建韬朋路(今通北路),光绪三十二年建华盛路(今许昌路),光绪三十四年(年)有商人在韬朋路建八墚砖木结构里弄房屋后,始有八埭头之称。此后八埭头大致范围是指东近许昌路,西近景星路,南近杨树浦路,是杨浦区内一处以旧式里弄房为主的居住区。以平凉菜场为中心,形成沪东一处重要的的商业繁盛区域,有银行、邮局、书店、电影院、个体户小商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

八埭头地区成片的石库门弄堂以及“老虎窗”

八埭头夜景

八字桥

这也是一处与抗战密切相关的地名。位于虹口和原闸北交界处的柳营路、同心路、水电路的交叉口。八字桥堍通同心路和柳营路,桥呈“八”字形,故名八字桥。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一部从四川北路西侧突然进攻八字桥区的中国守军,十九路军旅即刻奋起还击,“一·二八事变”就此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激战一个半月,日军多次打算通过八字桥迂回攻击上海北站,八字桥阵地三失三得,但最终直到停战,日军都没能完全控制八字桥。

年上海环球舆地学会印制的上海战事最新地图中标注的八字桥。注意其左侧用红铅笔画出的是3月1日日军战线

八字桥桥头的中国守军

九江路

九江路最近的一段历史是与“个体”“时装”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后,九江路商业网店逐年增加,原来改作住宅、办公用房的纷纷开店,逐渐形成以时装为主的特色街。20世纪80年代初有TPD时代装潢经营服务部、市服装公司经营部和一批服装店。

20世纪80年代,外滩九江路口西望

年的九江路。两侧可见多家个体时装店

从年至年间,九江路的湖北路至西藏中路间有9个地块先后全部进行成街坊改造和开发。陆续开工建设的大项目有万象国际广场、乐乐晨商场、南新雅大酒店、宝大祥商厦、大舞台、中福大厦、古象豪生大酒店、王宝和大酒店等。

九龙路

南起大名路以南,北至虬江路,—年沿虹口港修筑。原名斐伦路(FearonRoad.),年之后改为现名。光绪二十二年(年)在斐伦路建造了上海最早的电力设施。

九亩地

九亩地是一区域地名,在原南市老城厢西北部。明嘉靖年间,顾氏在此建露香园。明末园渐荒芜。清嘉庆年间,在青莲庵东南侧辟演武场,占地约9亩,故俗称“九亩地”。

年上海城厢地图中标注的九亩地

拾遗:杨浦区曾经有一条九台路,东起黄兴路,西至眉州路,现已改名九潭路;豫园内曾经有一条小路以路侧九狮亭命名为九狮路,现已不再使用;浦东南码头路附近曾经有一条名为九胡街的小路,现已无存。

十六铺

十六铺的得名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十六家有名铺子”,一说自大码头(复兴东路轮渡口)至小东门外沿江分成十六个地段,称一铺至十六铺。而史家认为较可信的说法是:铺是地片的名称之一,清道光年间,将上海县城厢内外划分为二十四铺。其中,县城东南为十五、十九铺,西南为二十铺,城北为十二铺,西北为八铺,东北为四铺,城东宝带门(今小东门)外,为十六铺,其余铺区均在城厢内。

此后的十六铺区片的范围并非仅指东门路以外沿江的这一小段,而是涵盖复兴东路以北、中华路(新开河南)以东和方浜东路、阳朔路这一带的街巷里弄。其中,沿江建筑多为码头、仓库,紧贴中华路的一段昔日商号密布,今则多数改为民居。

20世纪20年代上海老地图中标注的十六铺地区位置及其他各“铺”区域

20世纪30年代的招商局金利源码头

十六铺地区繁忙的货运码头

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十六铺客运码头。曾经上海最为重要的水路门户

年12月2日,历史悠久的十六铺客运码头大楼爆破拆除

上海还有哪些路名、地名是从一到十的,欢迎你在留言里面补充哦~

资料:市地方志办公室官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36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