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外滩风光(网络图片)

赋权扩能,让街道社区党组织成为“龙头”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上海启示(上)

“上海的街道工作,跟以前可不一样了!”作为一名“老街道”,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定鋆向记者细数种种变化:基层的任务和要求在增加,力量和资源也在向基层下沉,“各条线的站所都成了街道的‘直属单位’,党工委的抓手多了,基层干部也更有积极性了。”

这个变化,源自上海大刀阔斧的街道体制改革。

年,上海市委“1号课题”聚焦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以及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构建职业化社区工作者体系等6个配套文件,被称为“1+6”改革。

4年多来,坐拥万人口的东方明珠,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升级。关于“上海经验”,许多专家认为,核心是通过街道体制改革,让街道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街道不看招商引资看管理服务

年尾将至,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伟麟照例拿起账本,心情却不像几年前那么紧张了。

“上海取消了对街道招商引资的考核,让我们专注于管理服务。”张伟麟告诉记者,以前街道更像一级政府,自己创收,以收定支;现在经费由区财政划拨,街道专心致志抓党建、抓服务。

上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社会治理重心在街道社区,此举就是要推动街道党工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来,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上来,转移到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上来。

街道工作成绩,不看招商引资,看什么?上海明确街道党工委在各类基层组织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并划定街道党工委的八项职能:加强党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维护社区平安。

街道“职能虚”“职能偏”的问题,迎刃而解。“过去,街道社区党组织什么都管,什么也管不着,什么都抓,什么也抓不起。”采访中,多位街道党工委书记告诉记者,现在八项职能每项都很硬很实,强化了党工委的职能作用。

一个引发热议的问题是,取消招商引资硬指标后,街道还抓经济吗?“取消招商引资考核,并不是取消经济职能,而是以更高级的方式抓经济。”张伟麟举例道,虽然不搞招商引资了,但因为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古美路街道今年财政收入不降反升。

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

第一分站,为老年人提供

一站式服务。

(刘云摄)

“大部制改革”让街道眼睛向下

长宁区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秀发现,去街道办事不用再跑那么多科室了。“关于党建带群建的事,以前要跑组织科、工青妇办公室,现在直接找党建办就可以了。”徐秀指着党建办的牌子告诉记者,“以前虹桥街道有14个科室,现在优化整合成了8个这样的办公室,工作起来更顺畅了。”

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是上海街道体制改革的另一记重拳。

机构设置原则由“向上对口”变为“向下对应”。街道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1-15个,统一优化精简为8个办公室,即党政办公室、社区党建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社区服务办公室、社区平安办公室、社区自治办公室。根据实际需要,街道可再自主设立2个工作机构。

内设机构改革中,有整合,也有新设。例如,宣传统战科、组织科、工青妇办公室“三合一”成立社区党建办公室。“把党建力量凝聚在一个科室,不但在对外联系时减少了对企业、社区的打扰,也实现了内部事务、人员的统筹,开展工作更方便了。”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认为。

“新设立的科室也体现了上海改革的方向,就是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胡煜昂举例道,以前社区自治只是社保科的众多职能之一,现在新设立了社区自治办公室,就是要让基层治理更聚焦。

与街道相衔接,上海在社区同步建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卫生服务、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社区党建服务、社区综治6个中心,推动街道服务向“窗口”服务和“平台”服务转型。“八办六中心”的基层组织架构,由此形成。

如今,各条线的力量都被“整编”到街道党工委麾下。“以前条线的站所都是‘垂管’,虽然人在街道,但街道指挥不动他们。现在街道在他们的干部任免、年度考核上都有发言权,在他们参与街道工作时也有了指挥权。”胡煜昂将这种变化形容为“过去靠面子,现在靠制度”。

她口中的“制度”指的是下放给街道党工委的五项权力。针对条块不顺畅、权责不统一问题,上海赋予街道党工委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征得同意权、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以及街道规划参与权和综合管理权。

今年上半年,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了主任。人选调整过程中,长宁区卫计委与街道党工委进行事先征询、事中会商和事后会签,充分尊重街道党工委的意见。“改革就是赋能。”胡煜昂认为,“改革后,街道党工委具备了领导势能、增强了力量动能、提升了治理效能。”

“上海的街道内设机构改革,较好解决了‘机构滥’‘资源空’的问题。”上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过去,街道机构设置简单地与区直部门一一对应,导致忙闲不均,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关系更顺畅,工作更有序。在资源配置上,以前一些部门只下任务不下资源,现在街道社区都实行事务准入制,而且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基层党组织有职有权有物。”

社区工作者有尊严有奔头

今年5月,虹口区发布了公开招聘88名社区工作者的公告。6月2日的笔试现场,看到密密麻麻都是人,“老社工”王颖英很惊讶,“想加入社工队伍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话语中透着一丝自豪感。

与过去人们概念中的“居委会大妈”不同,一支年轻化、素质高、活力足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正在登上上海的社区舞台。

年3月,杨浦区开展“大家微讲堂、社区政工师”启动仪式,聘请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0所高校的社区政工师。(上海市委组织部供图)

这也是上海“1+6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需要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上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从体制机制入手,打造了职业化社区工作者体系。

“社区工作者这个职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从事就业服务的王颖英,已拥有十年社工经历,深知这个职业的喜与悲,“以前社工待遇比较低,职业发展空间又窄,很难留住人。”

改革就从痛处着手。针对身份不明问题,上海市委明确,社区工作者是街道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全日制工作人员,由街道统一管理使用。针对职业发展受限问题,上海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根据岗位特点、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综合因素,建立“三档十八级”的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1.4倍确定平均收入。

有奔头就是吸引力。目前,上海全市已建成一支4.8万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5.3%,35岁以下的超过42%。“整个社区工作者队伍学历水平、专业水平、社会化水平大幅提升,服务老百姓的能力水平也水涨船高。”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白爱军说。

对社区党组织书记,上海还有专门的“班长工程”。从体制入手,把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干部、人才队伍总体规划,选拔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街道领导干部。对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经过规定程序纳入事业编制。目前,全市已有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占比25%。

今年社区党组织换届后,除退休返聘外,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降至45.5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增至87%,一批“80后”本科生、研究生开始挑大梁。

申城大地上,从社区工作者到社区党组织书记,存在感、尊严感、荣誉感、获得感同步提升,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的力量愈加夯实。从社区到街道,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龙头”,成为联结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核心。

上海风光(网络图片)

共建共治共享,这个“家”很温暖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上海启示(下)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高路,没高兴几天就遇到了新的烦心事。

街道体制改革后,工作重心转移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来,一大批“三公”(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初步解决。但是,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提高,依靠人海战术、加班加点等传统工作方式难以为继。

街道党工委如何统筹社会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实现城市系统化建设,成为摆在上海市委面前的一道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继“1+6”改革之后,年,上海市委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对统筹社会资源进行提档升级。上海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正从局部推进向整体推进转变,从自我封闭向开放融合转变,从简单粗放向精准发力转变。

统筹驻区单位:

“条条”“块块”成为一家人

“黄浦江两岸修成了公园,漂亮得很,坐在江边喝杯咖啡看看江景,多舒服。”听说记者要去黄浦江边采访,上海的哥张师傅兴致勃勃地分享这个外地游客不知道的小秘密。

年,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全面贯通开放,成为上海的一大盛事。除了观赏“上海母亲河”的美景,滨江两岸还能追寻历史记忆、感受城市文脉。

杨浦区在滨江两岸打造了

4个各具特色的党群服务站。

(刘云摄)

这是一个大工程,更是一个硬骨头。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的45公里,横跨上海5个区25个街镇,两岸地域涉及政府部门、国企、民企等多种主体。从工程启动到建成维护,上海攻艰克难的法宝是建立滨江党建跨区域联盟,由街镇党组织领导沿线单位、行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滨江治理。

年12月,黄浦滨江沿线驻区单位、相关街道共同举办滨江党建论坛。(上海市委组织部供图)

各类党组织虽在同一区域内,但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统筹谈何容易。如果街道社区对驻区单位一味索取没有回报,就会“剃头挑子一头热”;如果靠行政手段搞“拉郎配”式共建,难以坚持长久。“关键是要构建目标一致、协同运作、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上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道出了上海的制胜关键。

为了让“条条”和“块块”成为利益共同体,上海打出了消除壁垒的组合拳——

明确责任。上海市委强调,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必须担负起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共同责任。区、街、居村三级普遍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大院大所大校近家,吸纳驻区单位1.8万家。

交叉任职、人才联育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驻区单位党组织成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双方互派党务干部交流挂职。如今,街道社区党组织中兼职委员占比超过1/3,88%的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

“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有效落实。全市90%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发挥作用。

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双方互相提供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开展双向认领。近年来,区、街两级年均实施区域化党建项目1.6万个。

位于黄浦区康家弄42号的“邻家屋里厢”东街家庭生活服务站,就是资源下沉的生动案例。康家弄是典型的老城厢,居住环境狭窄,为了做饭、洗澡,居民私搭乱建情况严重。如今,服务站配齐了共享厨房、公共洗衣房、家庭式浴室。“这幢楼4层近平方米,是上海市审计局无偿提供给街道的。”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诚感慨,“多亏有这个资源,满足了居民生活需求,拆违才能推得动,康家弄改造才能圆满完成。”

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康家弄。

(刘云摄)

统筹社区居民——

用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

“上海城市管理确实精细,真是下了绣花功夫。”11月27日,在上海参加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的人员,分组考察了上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多个示范点,纷纷点赞上海。

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全面强化党建对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的引领,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基层治理难题。

家住虹口区江湾镇街道汶水东路弄的李阿婆,已经94岁高龄了。因为腿脚不方便,老房子又没有电梯,住在三楼的她很少下楼。

今年,小区里的老楼加装了电梯,李阿婆的生活也变了样。“我现在每天下楼两次,心情都好了。”李阿婆笑得眯起了眼,“上半年居民区党组织换届,我还下楼投票了,感谢他们促成装电梯这个事。”

有“下楼梦”的“悬空老人”不止李阿婆一人。作为虹口区最大的街道,江湾镇街道老旧住宅集中、居民老龄化程度高。但是,加装电梯协调难、耗时长,综合性和技术性都很强,需要有人长线专职跟进。

难题面前,江湾镇街道党工委选择了党建引领自治共治。在社区层面,党组织推动成立加装电梯自治管理小组,由热心社区工作的党员骨干担任队长。在街道层面,针对专业需求,成立上海首家以加装电梯为业务范围的社会组织“家加乐加装电梯事务所”,由“退休”的社区书记牵头负责,组建了专家顾问团。

如今,汶水东路弄曾奔走4年的加装电梯已经投入使用。今年内,江湾镇街道除了已经启用的5台,正在施工、正在审批、年内立项的加装电梯共计20台。“党工委以居民自治共治为依托,激发基层活力,用群众力量解决了群众问题。”江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上官剑说。

除此之外,街道社区党组织还通过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工作引领,以党建引领德治法治全面开花。街道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拓展志愿服务,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家庭文明建设。围绕法治上海建设,大力倡导契约精神、规则理念、秩序意识,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群众制定并践行社区公约、村规民约,推动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统筹数据资源——

“智慧党建”成基层治理“最强大脑”

在徐汇区田林街道田林十二村,小区门禁卡升级成了人脸识别的智能卡。如有独居老人一定时间内没有使用门禁卡进出楼栋,平台会有提示,请社区干部及时上门了解情况,防止发生意外。如有门禁卡使用频率超出正常范围,系统也会提示,请社区干部排查是否群租房。

田林街道党建引领智慧社区平台(刘云摄)

被称为“最强大脑”的智慧社区平台,接入了公安等26个部门的数据库。如果有陌生人连续三天进入小区,后台监控数据会自动与公安等数据进行对比,平台会根据结果弹出相应提示。今年7月,有个在田林十三村做保姆的人,因连续带孩子到十二村玩,系统比对提示后,发现此人竟是潜逃9年的毒枭。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社会资源如何统筹?身居科技前沿的上海,尝试用智能化方式促进资源使用,进而倒逼资源整合。

在“物联+数联+智联”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田林街道“群租”等顽症问题投诉量今年同比下降76%,完成智能设施布局的小区均建成无群租、无违建小区。1-8月,街道报警类“”的万人出警数同比下降27.2%。

近年来,“智慧党建”与“智慧城市”在上海同步推进,党建工作与城市治理中的大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发展有机结合,党建信息平台与政务信息平台、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等互联互通,实现“一网通办”。

在宝山区,个村居全部上线了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平台设立了社区公告、党建园地、议事厅、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等功能版块。万名党员在“社区通”党建平台上亮身份、当先锋,通过线上动员、线下参与,拓宽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

浦东新区结合“全岗通”平台,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服务圈。记者在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看到,党群服务、政务服务、健康服务等七大类服务,囊括19个区级部门42个服务项目,均可“一站式”办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了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

浦东新区在社区搭建

“家门口”服务站。

(左图:刘云摄,右图:上海市委组织部供图)

统筹新兴领域——

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三位一体”

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视察位于大厦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时,他指出,基层党建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做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让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

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建立的楼宇党建阵地,辐射金融城31.7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的座高层楼宇、4万多家企业、50万名员工。

位于上海中心22楼的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刘云摄)

身为经济中心的上海,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增长,形成了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三位一体”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如何在经济最活跃的地方抓党建,如何用党建引领新兴领域治理,上海直面问题、寻得良策。

对于以上海中心为代表的商务楼宇,上海采取了先建立楼宇党组织再向楼宇内各单位延伸的策略。如今,全市幢重点商务楼宇实现组织全覆盖,90%的标志性商务楼宇建立楼宇党委、设置党群服务站并配备专职党群工作者,有效实现了对楼宇经济、楼宇治理、楼宇人群的引领带动。

从早期的“金领驿站”到如今的党建服务中心,通过阵地建设,陆家嘴区域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书记薛英平如数家珍——原来年度党员发展指标用不完,现在申请入党的人多了,指标远远不够用;原来“口袋党员”“隐形党员”的现象比较突出,现在党员基本上都把身份亮出来了;原来开展党建活动有时有些单位要组织上去动员,现在活动信息一经发布入场券常被“秒杀”、一座难求。

上海聚集了多家互联网企业,拥有全国百强互联网企业的1/5。它将党的领导与行业管理结合起来,探索就地服务、就地培育、就地成长、就地公益“四个就地”工作模式,做到重点企业有人指导、初创企业有人联系。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众多、进城务工经商人员聚集的商圈市场,上海推动其管理公司建立党组织,负责所辖商圈市场的党建工作。同时,依托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登记申报、年检年报”范围。

对青年群体尤其是新兴领域青年,上海依托党的诞生地的独特优势,推出“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给90后讲讲马克思”等音频党课,“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美术作品展,“阅马研读营”等党性教育品牌,让青春与信仰同行。近年来,上海新发展党员中,35周岁以下占80%,一大批优秀青年凝聚到了党组织周围。

今年4月,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描绘了新蓝图——从人民群众关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把党建引领贯穿始终,在智能化上加快步伐,更好激发社会参与活力,不断增强基层队伍本领,全面构建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这样的上海,未来可期!(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1339.html
------分隔线----------------------------